您好,欢迎访问煤炭转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作者投稿          
编委办公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主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主管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编辑出版:《煤炭转化》
       编辑部
主   编: 李晋平
执行 主编: 王宝俊
副 主 编: 刘改换
编辑部主任: 刘改换
国内发行:山西省邮政
     报刊发行局
邮发代号:22-44
国外发行:中国教育图
     书进出口公司
发行代号: JT-31
刊号:ISSN 1004-4248/
   CN 14-1163/TQ
刊期::双月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09,32(1)
V2O5-WO3/TiO2 SCR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及分析
催化剂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核心,减缓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对于降低SCR系统的运行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描述了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SCR催化剂的失活现象,列举了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各项因素,比较了碱金属、碱土金属、As和P及HCl等物质的影响规律及因素,并在此基
煤炭转化. 2009,32(1): 云端,宋蔷,姚强. ; PDF 浏览:摘要

催化剂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核心,减缓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对于降低SCR系统的运行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描述了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SCR催化剂的失活现象,列举了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各项因素,比较了碱金属、碱土金属、As和P及HCl等物质的影响规律及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类文献中提到的中毒机理:碱金属通过减少Bronsted酸性位的数量和削弱Bronsted酸性位的酸性导致催化剂中毒,碱土金属则能够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进而造成孔结构的堵塞,催化剂的砷中毒是由气态的砷的化合物不断聚积,堵塞进入催化剂活性位的通道引起的,而磷...

基于煤气化的CO2零排放煤基能源系统研究进展
燃煤排放的CO2是温室效应的最大贡献者,煤基能源系统也就成为实现CO2零排放的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外零排放煤基能源系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目前煤基能源系统实现CO2零排放的三种途径:基于IGCC系统的开拓研究,包括燃烧后分离与回收、燃烧前合成煤气处理与分离以及以IGCC为
煤炭转化. 2009,32(1): 唐志国,李永玲,唐超君,邢献军,林其钊. ; PDF 浏览:摘要

燃煤排放的CO2是温室效应的最大贡献者,煤基能源系统也就成为实现CO2零排放的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外零排放煤基能源系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目前煤基能源系统实现CO2零排放的三种途径:基于IGCC系统的开拓研究,包括燃烧后分离与回收、燃烧前合成煤气处理与分离以及以IGCC为基础的煤基动力化工多联产系统;CO2接受体气化法为基础的煤基能源系统和化学链式煤气化煤基能源系统....

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
为了拓宽煤系高岭土的应用前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煤系高岭土的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和生活污水的相对浓度,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煤
煤炭转化. 2009,32(1): 沈王庆,王碧,覃松. ; PDF 浏览:摘要

为了拓宽煤系高岭土的应用前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对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磷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煤系高岭土的用量、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和生活污水的相对浓度,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为煤系高岭土的用量为6 g,搅拌速度为45 r/min,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35 ℃,生活污水pH为4,生活污水相对浓度为0.50.在此条件下煤系高岭土吸附城市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达96.80%....

LaF3对固体超强酸性质及催化萘齐聚反应的影响
研究了稀土化合物LaF3的引入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性质的影响.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固体超强酸在焙烧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及晶相转变过程.研究发现,LaF3引入对固体超强酸形态结构及晶相转变产生了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及热重(TG)技术分析了固
煤炭转化. 2009,32(1): 房永征,金鸣林,钱湛芬. ; PDF 浏览:摘要

研究了稀土化合物LaF3的引入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性质的影响.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固体超强酸在焙烧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及晶相转变过程.研究发现,LaF3引入对固体超强酸形态结构及晶相转变产生了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及热重(TG)技术分析了固体超强酸的热稳定性.引入LaF3提高了固体超强酸的结晶温度及催化剂中SO2-4分解温度.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引入LaF3后固体超强酸更易于脱除其中所含的水分.同时考察了LaF3引入对固体超强酸酸强度、SO2-4含量及萘齐聚反应的影响....

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XRD表征方法
研究了X射线衍射(XRD)法测定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原理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试样中含有不同石墨化度的组分,致使碳石墨的衍射线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用不同方法所确定的峰位得到的石墨化度值差异很大,比较而言,通过拟合定位更接近材料真实情况,考虑了各组元的信息;
煤炭转化. 2009,32(1): 艾艳玲,杨延清,王小宪. ; PDF 浏览:摘要

研究了X射线衍射(XRD)法测定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原理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试样中含有不同石墨化度的组分,致使碳石墨的衍射线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用不同方法所确定的峰位得到的石墨化度值差异很大,比较而言,通过拟合定位更接近材料真实情况,考虑了各组元的信息;另外,对C(002)峰进行多重峰分离处理,以各子峰的相对含量作权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试样中不同石墨化度成分所占的比例,最终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石墨化度值....

含氧煤层气脱氧过程中硫化物的脱氧特性
为了充分利用含氧煤层气,采用硫化物氧化法,利用热重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含氧煤层气脱氧过程中温度、流速及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床上,硫化钠作为脱氧剂,低于500 ℃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含氧煤层气中的氧含量.利用硫化钠脱氧的过程中,分子筛相对其他金
煤炭转化. 2009,32(1): 张艳,张永发,张国杰. ; PDF 浏览: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含氧煤层气,采用硫化物氧化法,利用热重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含氧煤层气脱氧过程中温度、流速及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床上,硫化钠作为脱氧剂,低于500 ℃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含氧煤层气中的氧含量.利用硫化钠脱氧的过程中,分子筛相对其他金属离子催化剂有明显的催化效果.整个脱氧反应过程受外扩散影响较大,小流量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但Na2S反应转化率总体偏低....

过渡金属硫酸盐对煤粉燃烧的催化作用
将某型号无烟煤粉碎后浸渍过渡金属Cu和Co的硫酸盐溶液,经过烘干、焙烧及研磨处理,研究不同过渡金属硫酸盐催化剂对煤的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点测定仪测其着火点,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硫酸盐能改变煤粉的燃烧反应历程,加速煤粉燃烧反应速率,大幅度降低着
煤炭转化. 2009,32(1): 刘金刚,程云飞,王延庆. ; PDF 浏览:摘要

将某型号无烟煤粉碎后浸渍过渡金属Cu和Co的硫酸盐溶液,经过烘干、焙烧及研磨处理,研究不同过渡金属硫酸盐催化剂对煤的燃烧性能的影响.采用燃点测定仪测其着火点,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硫酸盐能改变煤粉的燃烧反应历程,加速煤粉燃烧反应速率,大幅度降低着火点....

焦炭高温热膨胀性能研究
以8种不同种类单种煤焦炭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测定了30 ℃~1 300 ℃范围内的焦炭热膨胀性能.依据焦炭自身的特性,提出了适合焦炭的热膨胀性能测定方法和热膨胀性能参数.根据测得的焦炭热膨胀性能参数,探索了焦炭热膨胀性能、焦炭热强度及煤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依
煤炭转化. 2009,32(1): 刘晓辉,秦延军,张琢,吴信慈,张睿,凌立成,杨俊和. ; PDF 浏览:摘要

以8种不同种类单种煤焦炭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测定了30 ℃~1 300 ℃范围内的焦炭热膨胀性能.依据焦炭自身的特性,提出了适合焦炭的热膨胀性能测定方法和热膨胀性能参数.根据测得的焦炭热膨胀性能参数,探索了焦炭热膨胀性能、焦炭热强度及煤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依据所提出的参数可以将焦炭热膨胀性能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提出了焦炭收缩阶段为微裂纹产生的观点.在焦炭热膨胀对热强度影响方面,发现热膨胀性能参数与焦炭热强度成正比关系.在煤的变质程度对焦炭膨胀性能影响方面,发现最大线性膨胀Lf与挥发分Vdaf成二次曲线关系,...

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了焦炭颗粒增强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原料结构和制备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中
煤炭转化. 2009,32(1): 郭领军,李贺军,李克智,郭琛. ; PDF 浏览:摘要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了焦炭颗粒增强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并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原料结构和制备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炭、基体炭和孔隙相三种基本相结构.而且黏结剂炭除了填充增强体炭中的孔隙外,还将每一个增强体颗粒包裹起来,从而在沥青基炭复合材料中形成了一个网络状的连续基体....

共19记录«上一页123下一页»

版权所有 © 煤炭转化编辑部

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电话:0351-6010162

E-mail:ebcc@tyut.edu.cn